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一十九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3)(1 / 2)


大辽大安二年,九月丙寅(十一),辽西京大同府。

耶律琚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那副装饰着黄金的瘊子甲。

然后,他居高临下,看着跪伏于其面前的西夏使者田怀荣。

“贵国此来何为?”看着那副瘊子甲的情面上,耶律琚给了这个西夏使者说话的机会。

“奉夏国王太后之命,朝觐大辽天子!”田怀荣躬身再拜。

“朝觐天子,自有定时!”耶律琚道:“依制,藩国五年一朝天子,何况贵国今年已五朝大辽矣!”

从去年开始,辽夏关系陷入僵局。

耶律琚知道,这既有宋辽交子贸易后,大辽吃人嘴软,顾忌脸面,不得不做出些样子,疏远党项的缘故。

也有大辽真的很不爽党项人的缘故。

特别是,党项人去年的内斗,让上京城的老头子(耶律洪基}极为厌恶。

虽然党项人对外宣称,秉常乃是暴卒。

可老头子又不蠢!

哪里看不出,秉常的真正死因?

这是弑君!

老头子对此,可是极为敏感的。

而无论北院的契丹贵族,还是南院的汉人士大夫,在知道此事后,也都对党项人深恶痛绝!

老头子则比所有人的反应更强烈。

因为,他年纪已经大了。

却只有一个孙子作为继承人在世,偏这孙子的年纪还很小——耶律延禧是太康元年出生的,今年才九岁多一点。

一旦老头子忽然驾崩,这大辽就可能会出现幼主临朝的局面。

所以,老头子这才开始特意改善宋辽关系,还专门的将耶律延禧与南朝的小皇帝捆绑在一起。

就是要给耶律延禧加一层保险,以防万一!

而党项人在这样的时候,爆发了内乱。

外戚夺权、弑君!

完美的踩在了老头子的红线上!

兔死狐悲,老头子能给党项人好脸色看那就怪了。

自然,党项人就不可能在他面前,得到什么好脸色。

本来,按照一般规律,辽夏关系恶化,党项人会不遗余力,不惜代价的加强宋夏关系。

即使不能和睦,至少也不该兵戎相见。

可这一次,党项人的选择,却叫旁观的辽人权贵,大跌眼镜。

他们居然兴兵讨伐南朝!

耶律琚想起他在南京城听说的,党项人这次兴兵的原因,似乎是因为屡次遣使,求南朝将岁赐交子化却被南朝拒绝,于是恼羞成怒。

于是,他在心中摇摇头:“北狄之人,也配与大辽相提并论?!”

这也是大多数辽国权贵,在听说了这个事情后的第一反应。

凭你也配?

于是,这也是耶律琚能顺利来到大同府,出任西京留守的缘故。

南京城的老头子和那些贵族,能不知道他吃了南朝的好处?

都知道的,这种事情也很难瞒的了人。

萧酬翰不就闻着味过来了?

而南京的老头子,能允许他来大同府,给党项人施加压力。

就是想给党项人一点颜色看看!

当然了耶律琚也知道,南京的老头子,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了。

虽然很多人都乐于见到,南朝能狠狠的教训一顿党项人。

让他们知道轻重厉害!

可没有人想看到南朝真的灭了党项,没了掣肘之患。

老头子尤其如此!

别人不知道,耶律琚可是很清楚的,老头子年纪越大,就越迷信。

于是不仅仅崇佛,他还信上谶讳了。

卯金刀的预言,在老头子心中越来越重!

真要南朝灭了党项,大辽还怎么在将来,重回秦川,于长安再开霸服,应卯金刀之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可是太祖念兹在兹的伟业!

也是契丹人的梦!

再建大汉!

所以,哪怕是为了谶讳,大辽都不可能看着南朝讨灭党项!

党项,就是历代大辽天子,专门培养起来,与南朝消耗的利器。

心中的念头,此起彼伏着,耶律琚就听着田怀荣道:“奏知上国节度,下邦王太后,崇慕大辽法度,故此才屡次遣使来朝,朝拜大辽天子……”

“此番,王太后遣外臣来,就是听说了大辽王师,已下平壤,故遣臣来恭贺大辽帝业万年,恭贺大辽天子收复故土,重建汉四郡之伟业!”

辽人素来是大喇叭。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耀武扬威。

所以,平壤城陷后,南京就疯了。

遣使宣告四方,布告天下,宣布已下平壤,同时,耶律洪基还公开宣布了他对高丽的处置计划——灭国、毁社稷,然后划为郡县,恢复汉四郡的故称!

这固然将高丽君臣,逼到了死角,只能与辽军死磕。

但也确实,让辽国声威大震!

于是阻卜诸部首领,一下子就乖巧了,纷纷遣使入贡。

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直各部,也遣使朝觐。

西域已经分裂的喀喇汗王朝,更是迅速想起了自己乃是大辽天子的外甥的事情,火速遣使往南京。

相比较来说,党项人,算是反应比较迟钝的。

不过,这个名义确实很好。

耶律琚沉吟片刻,道:“既如此,那本官便许尔等入京朝觐。”

田怀荣的脸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正要拜谢

便听耶律琚道:“只是……”

“万勿在君前,再提求娶公主一事!”

田怀荣的脸色顿时僵住了,他咽了咽口水,问道:“下邦连求娶大辽宗室之女都不行吗?”

当年,景宗的时候,北虏可是直接嫁真公主的!

现在,连娶個宗室旁支,北虏也要推三阻四了?!

欺人太甚!

耶律琚冷冷的看向他,道:“我大辽之贵女,岂能嫁鲜卑杂胡?”

“何况,我朝天子,已决意与南朝和亲,嫁公主以维系南北盟邦之情谊!”

为此,南京城的老头子,已经连夜修改了册封公主的诏书。

老头子直接将那位成安公主,过继到已故的昭怀太子(耶律浚)名下,还郑重的将其名字记到了宗室玉牒上。

于是,耶律延禧凭空掉下一个妹妹。

这自然是为了方便嫁成安公主去南朝——免得南朝人,拿着宗法辈分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