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章





  叶省和海云市天上连云都没有,更别提积雨云,国家只好想其他办法。

  没想到这次系统商城会有一次性降雨机器售卖,机器限购五个,两个省市可以先各用一个,再拿一个给研究院,剩下两个以备不时之需。

  李部长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好好好,有了这个仪器也能缓解一下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国家修建大量基础设施需要用水,平时居民生活也要用水,还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也需要大量用水保证树木不会缺水。

  水资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国家最为关注的点。

  叶省和海云市内都有不少河流,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让河流都快干涸。

  每天网上都能看见两省的市民在记录河流水位,从视频里就能看出明显的水位下降。

  国家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降雨控制涉及复杂的气候系统,而且降雨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湿度、气流等多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这就导致控制降雨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并且降雨过程涉及大量的能量转化和释放,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直接控制这种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

  而现在人工降雨机器的成品就摆在她们面前,如果掌握了这项技术以后都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李部长高兴到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会议室里有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专家,她没有李部长那么乐观。

  “人工降雨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难题,估计就算有成品短时间内也研究不出来。”

  这不是她在故意打击人,而是操控降雨很复杂,不仅涉及到大气科学和气象学,还有工程技术,而且操控降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这项技术要应用需要了解大气中的水循环过程、云的形成和降雨机制等,还有大规模的设备制造、空中作业技术、能源供应等问题。

  每一项要解决都很困难,按照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有成品的情况也要至少五年才能研究出来。

  李部长听完分析依然乐呵呵的,研究起来可能很困难,但至少有希望。

  而且是当前情况下想到的只有人工降雨,以后有可能会出现更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反正最后都是要看国家的决定。

  国家也在认真考虑要投入多少到这项技术里面。

  按照研究院的说法是这项技术投入的人力过少可能要超过10年才能研究出来,投入多一点虽然这项技术能在四五年内研究出来,不过其他东西也会被耽误。

  根据研究院的分析,这项技术要高付出但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目前龙国状况并不适合研究。

  而国家也在慎重考虑后决定研究暂时搁置,机器还是要用。

  因为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人工降雨机器,所以降雨的时候也不透露使用了人工降雨机器,就让民众觉得是自然降雨。

  人工降雨机器国家准备一个留在研究院,两个先用到叶省和海云市上。

  什么时候用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海云市的玉米种植在含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土里应该六月中旬就能成熟,因此国家准备在玉米收割之后再控制降雨。

  而叶省只有大棚蔬菜,可以近期就进行一次降雨。

  叶省并没有发任何通知告诉民众要下雨的消息,虽然系统一直很好用,但万一呢。

  第56章 五十六 (一更

  在把人工降雨机器给叶省之前国家就已经权衡过, 最后确定潜在的利高过弊,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使用。

  叶省则是根据各地区情况准备后天就使用人工降雨机器。

  按照机器介绍上说的,降雨机器降雨覆盖范围并不确定, 可以人工设置,但是降雨量是固定的, 所以地区面积过大降雨时间就会减少。

  提前一天操作人员就设置好范围, 只等明天早上十点使用。

  操作人员是国家气象台技术部门的人, 他被派来用这个机器的时候还以为是国家要再试试云种植。

  没想到来到这里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新的机器,按照说明书使用之后他还是半信半疑。

  龙国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能固定范围人工降雨了吗?

  一般这种科技他们科技部门的人也会去协助研究, 尤其是他们国家气象台的, 但是这次完全没有听说国家气象台有专家去和研究院合作研究人工降雨。

  这是个保密的任务, 所以也没人能分享,他只能自己在心里嘀咕。

  很快就接近第二天启动人工降雨机器的时间, 叶省气象台的人也按照好领导的要求编辑好下雨的天气“预报”通知。

  十点一到, 人工降雨机器启动,只听“砰”的一声, 仿佛有什么东西朝着天空而去。

  大概过了几秒就能感受到落在脸上的雨滴,操作人员摊开手,他难以置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国家最近科技发展的快的离谱。

  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赶忙把早就编辑好的天气预报发出去。

  【叶省气象台:经过长时间的高温, 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降雨,此次降雨强度为中雨, 将持续三小时……】